1月19下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公布了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样保藏要求》(T/CPMA 019-2020). 据了解,该标准由疾控中心牵头,联合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疾控中心传染病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及北京市疾控中心共同制定,将于2021年5月1正式实施.
该标准发布对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要求除外周血细胞、动物样组织(固定后)外样类型(血清、血浆、鼻咽拭子等)均应当保存于-80℃冰箱. 外周血细胞应当保存于-196℃液氮,固定后动物样组织可以室温保存,未经固定动物样组织应当保存于-80℃冰箱. 这些要求制定是为了确保新冠样保存质量和科学。
样保存管理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样保藏要求》从范围、规范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要求、新冠样保藏、新冠样保藏条件以及4个资料附录与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准制定目是为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新冠样保存与使用符合科学标准。
在疫情期间,疾控、医疗、科研、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积极开展了大量核酸检测与研究工作,并收集了大量新冠样,包括鼻咽拭子、呼吸道取物、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及液等多种类型样. 这些新冠样是开展临床救治、科学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等工作重要基材料,属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需要以高度重视和科学严谨态度进行保藏.
该标准发布将指导相关机构进行新冠样筛选与保存工作,为相关部门评价机构新冠样保藏能力提供重要指南. 同时,疾控中心还迅速启动了由广东省疾控中心分离南非突变株国家保藏与共享工作. 通过与广东省疾控中心合作,该突变株已被收录到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并通过国家保藏唯一标号NPRC 2.062100001入库,随后中疾控将该毒株共享给医学科学院、科学院等相关科研单位,以及国家病毒资源库、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支持全国范围内科研合作与疫情防控工作。
样保存管理系统总之,发布新冠样保藏要求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指导. 该标准实施将有效确保新冠样保存质量和科学,为临床救治、科研研究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可基数据。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疫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以上为改写内容,与原参考文章有一定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