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作为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在疫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近期一系列假阳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国家卫健委和相关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降低假阳性的发生率.
核酸检测在理论上具有100%的特异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所导致。郭燕红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指出,假阳性的污染源包括遗留污染和交叉污染. 遗留污染是由于检测过程中清洁不到位,导致扩增产物残留在实验室环境中. 而交叉污染则是指阳性样本或质控品污染了本来是阴性的样本,样本保存管理系统从而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此外,个别实验室和技术人员未按规定的工作程序操作,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出现.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假阳性的发生,国家卫健委要求各检测机构严格执行核酸检测的技术指南和工作规程. 尤其要加强质控管理,样本保存管理系统包括室内质控和质评。在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加强工作要求和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消毒,以降低实验室污染的可能性. 当实验室出现阳性结果异常增高时,应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排除操作和实验室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的可能性.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班次,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工作疏漏,从而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
为了保障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各地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 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工作,并且开展了15分钟步行核酸采样圈的工作部署. 这些措施主要针对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城市. 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核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金标准”,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降低假阳性的发生率. 这包括加强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班次,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新冠病毒感染,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章链接:科技日报:核酸检测假阳性问题如何解决?。